
正弦波:
正弦波是所有波形的基礎,因為任何波形都可以計算為不同正弦波的總和,所以正弦波具有最大的重要性。 正弦波實際上具有非常簡單自然的曲率,是許多物理現象的基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正弦波:我們的耳朵感知到的聲音由正弦波組成,我們的眼睛感知到的光線也一樣。 我們還衝擊了家庭中的正弦波,例如電力供應等等。
因此,正弦波是可用於構建任何其他波形的基本“構建塊”。
實際上,添加不同頻率和幅度的不同正弦波可以產生具有任何波形的任何信號。
波長:
它是完全振蕩的距離,以米為單位,或者是電磁波的最大點(波峰)或兩個最小值(谷)之間的距離。 它帶有希臘字母 (Lampa)並與
頻率通過關係 = c / f鏈接,其中
以米表示的波長
c是相速度,在頻率範圍內c是作為自然常數的光速
f頻率
是
從該表達式可以看出,頻率越高,波長越短。
頻率:
它是每秒的一個週期或一個波形的周期數; 測量單位是赫茲(Hz)。 頻率是最重要的參數,對電磁場與生物系統的相互作用類型具有最大影響。
例如,電磁波滲透到人體組織的深度與頻率成反比:
實際上,當頻率較低時,它們可以更深。 高達30 MHz的頻率可以穿透人體的所有組織,直至骨頭。 所使用的非常高的頻率(例如手機(某些GHZ))的穿透能力約為1-2厘米。
另外,各種其他電參數,例如生物組織的滲透性和電導率,取決於所使用的頻率而變化。
頻率 : 定期重複的過程定義為期間持續時間的倒數
但是,借助這一點,還可以通過頻率來指定自然界中的每個週期性過程,例如:
當人體靜止時,人的心臟的脈衝頻率約為50-90 /分鐘,對應於0,83-1,5 Hz
音樂中的一個例子是440 Hz的音樂會音高
簡要的見解,可以更好地理解:
我們的人眼感知的頻率從400 THz到750 THz
我們的人耳從 20赫茲 真實高達30.000 Hz
VHF(超短波)1至10米(87.5至108.0兆赫)
諧波:
在物理學中,這些頻率的值是波基頻的整數倍。 例如,如果基本頻率為1 千赫 它的二次諧波為1 KhZ x2 = 2 Khz,三次為3 KhZ,第四次為4 kHz,依此類推。
同樣,一個子諧波是基頻的全部部分,因此1 kHz的第二個子諧波為1 kHz / 2 = 500 Hz,依此類推。
通常,代替此標準,最好使用倍頻(例如音樂)作為乘數或除數;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八度音程是前一個八度音程的兩倍(例如1kHz,2kHz,4kHz,8kHz)。
同樣,較低的八度音階是先前八度音階的一半。
通過比較兩個乘數,我們可以輕鬆了解諧波和倍頻程之間的數學關係:它是計算諧波的最重要基礎之一:
例如,高於1 kHz的第三個八度音階,即8 kHz磁芯跟踪到8次諧波。
因此,八度音階可以定義為“特殊”諧波。
振幅:
它是頂點或半波的高度,可以對應於電壓(v),電流(A)或其他電氣或磁性參數。
電壓(伏):
是兩點(例如電池或插座的兩極)之間的電位差。
在這種情況下,區別在於電池的電壓是連續的或隨時間具有恆定值(圖形上平行於橫坐標軸的直線); 插座(如家用插座)的電壓是交替變化的,即隨時間變化的頻率為50/60 Hz,具有正弦趨勢,因此具有極性,其極性每秒反轉50/60次(從正到負) 。
電壓以伏特(V)為單位。
伏特是電壓的計量單位。 更全面地說,是使電子流動的壓力。 換句話說,伏特是驅動電力的單位。 例如,傳統的壁式插座提供230伏的電。
電流(安培):
這是電荷的轉移,是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的過程。 當這種運動通過導電材料(例如銅線)時,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流經管道的水流。
至於電壓,電流可以是連續的或隨時間變化的。
電流以安培(A)為單位。
功率密度:
它是流動的能量,與振幅的平方成正比(以W / m2為單位)。
每個電磁波的特徵在於功率和能量的傳輸,這與電場和磁場強度的結果成正比。
重要的是要知道,功率會隨著距光源的距離的平方而降低:例如,四分之一的功率將在距離兩倍的位置處被吸收。
電場:
這是由於存在電荷而在太空中產生的力場。 該電場總是由電壓產生的,並且與它的振幅成正比(電壓越高,產生的電場越強)。 它用符號“ E”表示,以伏特/米(V / M)為單位進行測量。
它在電壓下的每個電氣組件中都表現出來,並且與磁性組件相反,它在沒有電流流過時也會發光。
電場作用於所有組織的深處,身體的各個部位,因此落在距離的平方上。
當場強幾乎等於細胞電勢時,電場會促進細胞內電容性位移的離子電流(發生在 細胞 增加),該值在 細胞 擴散並遵循外生場的流線。
如果(由外部電場產生的)外源電勢大於細胞內電勢,則細胞面對具有相同內源電荷但符號相反的外源電勢,從而防止了外源電勢干擾細胞內電化學平衡。
磁場:
它是由磁體,電流或隨時間變化的電場產生的力場。
它用符號H表示,並以每米安培(A / m),特斯拉(更常見於UT-微特斯拉)或高斯(1gauss = 0,0001n Tesla)來度量。
因此,交變磁場與電流值成正比,並在流經電導體時產生。 當導體輪流佈置時,磁場變得非常強大。
磁場的影響與其空間分佈有關。 磁場按距離立方的倒數成比例地衰減。
例如,距源1000米的距離處每米3高斯的強度的磁場會將強度減小到12,3高斯(等於1x3的功率的3/1000,相當於減小81倍)。
為了具有與稍後將聲明的值進行比較的參數,知道這一點很有意義:
地球的磁場從兩極的70微升變化到赤道的25微升,其他緯度平均為50微升。
大型磁鐵可能具有10高斯(0,001 T)的磁場。
一台磁力機器可以產生多達7特斯拉的磁場。
電磁場:
它是電場和磁場的結合,並以電磁波的形式傳播。
取決於來自這些場的發射源,並不總是同時存在兩者。
例如,在輻射源附近,可以分別查看電場和磁場(這主要發生在非常低的頻率上)。 在大於波長的十分之一的距離處,這兩個場被鏈接並以電磁場的形式在自由空間中傳播。
隨著頻率增加,電磁波攜帶的能量成比例增加。
當沒有電流流動時(僅存在電壓)也會出現電場。 相反,當沒有電流循環時就沒有磁場。
另外,電場和磁場不是相互排斥的。 例如,當帶電粒子移動時,它們會產生磁場。 同樣,當磁場隨時間變化時,也會產生電場。
標量字段:
由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ark Maxwell)發現,他是1831年出生的蘇格蘭科學家,他提出了有關電磁輻射和電磁場的理論,您可以在麥克斯韋的等式(2)和(3)中找到它。
但是,要再次接受並進行深入研究需要一些時間。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1800年代後期發現了這種新形式的能量,同時進行了強而快速的放電實驗。
特斯拉後來成功地使用它將電力從發射站傳輸到接收器,即使距離很長,也不會損失能量和電纜。
借助這項技術,不僅可以進行能量傳輸,而且還可以將即時的,精確的無線信息,信號,消息或標誌無線傳輸到世界任何地方。
在21世紀,它們被稱為標量波。
與電磁(橫向)波一樣,如上所示,磁場沿相對於傳播的正交方向振動,這些標量沿傳播方向(縱向)振動,就像僅沿傳播方向移動的機械波或聲波一樣。
除橫向分量外,電磁波還具有長期分量,該低頻分量在低頻時較小,而在高頻時占主導。 當頻率變得非常高時,橫向分量可以忽略不計,而縱向分量占主導。
標量波是當兩個相反的電磁場發生干擾時留下的波,並且像特斯拉實驗中那樣,抵消了電和磁分量(如果它們可以由兩個相反的電磁波產生,則相位相差180度)。
結果是縱向波在與移動相同的方向上擺動。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標量場可以描述為扭轉場,零點能量(ZPE),非赫茲波,有機酸或物理以外的其他領域,例如微弱的能量:空靈,空靈,世俗的靈性,QI或prama。
據博士。 電子學教授Konstanin Meyl可以將標量波傳輸給人類 DNA錶款系列 因為我們的DNA是可以接收和傳輸標量磁波的量子物理天線。
大約二十年前,梅爾教授發現了電標量波並證明了它的存在。 標量磁波具有更大的生物學意義,因為細胞之間的大多數通信都是通過這種類型的波進行的。
諧振:
當振動系統受到對應於系統固有頻率的周期性頻率強度時,會發生這種現象。
通常,這會導致振動幅度顯著增加,從而導致應力系統中能量的大量積累,最終會破壞系統。
電導率
材料傳導電流的能力(與電阻率相反)。
在有機組織中,可能是由於:
溫度波動
- 氧含量
- 細胞內礦物質和細胞外液的濃度
- 存在的細胞內礦物質和細胞外液的類型
- pH(細胞內和細胞外)
- 水合度(細胞外部和內部包含的水)
- 池內結構化/非結構化水之間的關係
- 脂質膜/固醇
- 自由基活性
- 細胞膜表面的負電荷量
- 細胞外基質中透明質酸的量和結構
- 內生電場
- 電磁場的外部應用
- 細胞內和細胞外基質中均存在親電子化學毒素和重金屬。
結論:
上述所有參數都是相互關聯的,並且每個參數都會影響它們對極其複雜和敏感的系統(如生物系統)可能產生的影響:
- 頻率
- 波形
- Intensität
- 諧振
- 極化
- 調製
如我們的培訓課程所示,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